当前位置: > 优秀景点 > 热门景区 > 正文

敦煌景点同敦煌旅游景点的区别(敦煌景点同敦煌旅游景点一样吗)

来源:网络整理  发布者:admin  发布时间:2024-07-16 02:50:06
本文就来聊聊敦煌景点以及敦煌旅游景点的知识点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不要忘记为此网站添加书签。文章详情介绍:1、除了莫高窟、飞天、月牙泉之外,敦煌还隐藏着哪些绝妙的景观?除了莫高窟、飞天、月牙泉,敦煌还藏着哪些极致风物?光与热点亮敦煌。摄影/徐海洋风沙荒凉,却沉淀了绿洲的生机沙地干燥,却滋养了瓜果的水灵。飞沙虽轻,却塑造了历史的重量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敦煌的气质,那一定是“极致”:极致的景观、极

本文就来聊聊敦煌景点以及敦煌旅游景点的知识点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不要忘记为此网站添加书签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1、除了莫高窟、飞天、月牙泉之外,敦煌还隐藏着哪些绝妙的景观?

除了莫高窟、飞天、月牙泉,敦煌还藏着哪些极致风物?

光与热点亮敦煌。摄影/徐海洋

风沙荒凉,却沉淀了绿洲的生机

沙地干燥,却滋养了瓜果的水灵。

飞沙虽轻,却塑造了历史的重量

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敦煌的气质,那一定是“极致”:极致的景观、极致的气候、极致的地理位置,造就极致的人文景观。

敦煌鸣沙山脚下的骆驼商队,是中国人对丝绸之路的想象之一。图/视觉中国

如果说祁连山是西北荒海中的“生命之源”,那么祁连山、天山等山脉滋养的绿洲就是沙海中的码头;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“黄金通道”,那么敦煌就是河西走廊最西段通往中国的门户。向西望去,连接着世界的边界。因为丝绸之路,它的遗产远远超出了莫高窟。

从“沙洲”到敦煌绿洲,生命的终极奇迹

历经两千多年,敦煌依然矗立在时间的长河中。

敦煌周边,罗布泊已成荒野,古楼兰已成废墟。无论是西出敦煌的玉门关、悬泉峙,还是汉长城,都是古迹。浩瀚的戈壁滩、浩瀚的黄沙似乎随时都能吞噬掉敦煌的“海市蜃楼”。

罗布泊无人区戈壁滩风光。摄影/

事实上,敦煌的另一个名字是沙洲。

这个名字与五彩沙的鸣沙山密不可分:前梁张浚改敦煌县为沙州,北周保定三年又改敦煌县为鸣沙县。李道元《水经注》说:“南七里有鸣沙山,故又称沙州。”敦煌西有沙漠,北有戈壁,南有鸣沙山,看上去呈黄色。远处,东边的三危山,雨后一片蓝紫色……

沙包围了敦煌,也塑造了原来的敦煌。

沙漠绿洲,砀江流经敦煌市。摄影/徐海洋

沙子可以说是敦煌岁月沉积的主角,也是地质变化的记录者: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的潮湿空气,西北的岩石裸露在地表。昔日的湖泊逐渐干涸,来自蒙古高原的强风从北向南吹来。河流、湖泊的遗迹形成了最终的雅丹地貌。一排排被风蚀的山脊就像搁浅在沙海中的鲸鱼,成为时间的丰碑。

雅丹地貌。“雅丹”在维吾尔语中意为“高墙陡峭的山丘”,多见于干旱地区。摄影/徐海洋

与此同时,风无法吹走的碎石堆积到戈壁中;被移走的沙子就成了库姆塔格沙漠;细粒的黄土随风行远,远的则穿过盛行西风的长期风带。在影响下,它们成为了孕育中华民族的黄土高原的一部分,有的堆积在祁连山与沙漠的交界处,等待着光芒四射的时刻。

大泉河,莫高窟的“母亲河”。摄影/徐海洋

敦煌以南的祁连山拦截着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气流,给敦煌乃至丝绸之路黄金地段——河西走廊带来勃勃生机。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降水充沛。这里有3300多条冰川,许多河流分支入沙漠和戈壁组成的海洋。

西汉以来建立的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“河西四郡”,建立在祁连山冰川融化和沉淀形成的绿洲上,成为中华文明向西延伸的臂膀。

甘肃省酒泉市,祁连山。图/视觉中国

其中,敦煌的母亲河————砀河,虽然没有祁连山水系中最大的径流量,但逐年比较稳定。当它从山谷冰川冲下,进入地势低洼、开阔的敦煌盆地时,流速突然减慢,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。在这片扇叶边上,水土茂盛,万物生长,形成了翡翠——敦煌沙漠中的绿洲。

敦煌、党河峡谷。摄影/吴健

在敦煌,水喜欢和大地“捉迷藏”。这里风水多变,土地疏松,地表河流很容易渗入地下水。但在地下一定深度,就会遇到一层“防水膜”,即致密的泥质岩层,地下水会在上面流动,直到到达砀河边缘的低洼松散处,将会变成生机勃勃的春天。比如千百年来沙与泉共存的月牙泉。

鸣沙山,雪后月牙泉。摄影/吴凡

水也是莫高窟的“生命之源”。洞前流过的大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野马山,是疏勒河的支流。1600多年来,它为莫高窟提供了雕刻用的天然粘土,并形成了洞顶。防沙林带的水源也滋养了一代代莫高窟的建设者和保护者。

疏勒河是河西走廊内水系第二大河流,敦煌“母亲河”党河是其主要支流。摄影/徐海洋

如果没有山谷四面环抱的地形和祁连山水的滋润,作为丝绸之路咽喉的敦煌恐怕也无法发展成为文化、宗教、经济、文化的繁荣之地。军事中心,即使位于交通要道上。那些历史文明的灿烂瑰宝,甚至月牙泉的美景,也许都不会诞生并留存至今。

流水聚沙成岛,敦煌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延续的一个缩影。如此极致的敦煌,自然能产生极致的风景。

“风与光”:打造敦煌“凤舞实验室”

公元前139年,张骞清空西域,取名敦煌。更深远的影响是改变了中国人的餐桌。从汉武帝痴迷的葡萄,到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水果——西瓜,它们都沿着丝绸之路早晚经过敦煌,成为她生命力的一部分。

葡萄种植基地。摄影/徐海洋

敦煌绿洲被戈壁沙漠包围,年平均降水量约42.2毫米,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。但正是这种特殊的气候,让敦煌成为培育极致风光的“实验室”。

例如,——甜度被刻在人类基因中。

在敦煌,吃糖是最简单的事情。毕竟,从自然条件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“风景”的地方。

风和光在敦煌得到了很好的利用。图为风力发电机和光伏板的“照片”。摄影/朱华

甘肃北部与新疆毗邻。两者都有大面积的戈壁和丰富的风力资源。从敦煌到嘉峪关的路边,可以看到一大群风车矗立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。在敦煌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博览园里,目光所及的每一块光伏板都在尽力利用丰富的光和热。

光伏发电。摄影/徐海洋

光与热照亮了绿洲小镇敦煌。也带来了绿洲里流动的甜蜜。敦煌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昼夜温差较大。再加上疏松、通风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,敦煌就和新疆一样成为了果蔬的天堂。

李广杏,相传是李广出征时,杏仙为将士解渴时在此种植的果实。摄影/乔兆富

李光兴等水果中的“飞将军”,说明敦煌风景源远流长。如今,敦煌人最引以为傲的水果就是葡萄。如今的敦煌,60%的耕地都种植葡萄。主要产品为无籽白葡萄、红葡萄,要么皮薄、无籽、黄绿色宜人,要么果实圆润、酥脆、香甜可口。大家都知道吐鲁番有一个葡萄沟,但可能不知道敦煌阳关镇才是“中国第二葡萄沟”。

敦煌的葡萄到底有多美?制图/刘振宇

丰收之后,敦煌人利用气候干燥的时机,给风景带来了时间。葡萄干、杏干、桃干,长在地上的“甜口”每一口都像被蜜蜂“蛰”了一样甜。尤其是杏干,用小火煮沸数次,然后过滤,可制成橙红色、半透明的杏皮水,具有酸甜可口的西式风味。

敦煌夜市的干果。摄影/刘云泽

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和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技术也功不可没,然后通过敦煌人的双手传承下来,无论是来自中原的发酵糯米酒,还是酿制的桃酒。西域高昌等地的青稞酒),或者青藏高原吐蕃时期的青稞酿酒技艺……在敦煌人的“实验室”里,欢迎所有来者。

敦煌,吃瓜好去处。制图/刘振宇

时至今日,丝绸之路的故事在敦煌依然生机勃勃:夏天去敦煌必吃的各种瓜果堪称丝绸之路连接世界的缩影:西瓜诠释非洲的“东方之旅””;来自新疆的哈密瓜已在东汉永平年间“敦煌献异域瓜子”;白瓜从美国跨越太平洋来到这里,从移民城市兰州向北扎根。就在2020年7月10日,4.6吨敦煌瓜成功出口柬埔寨,实现首次出口,不负贡品美誉。

敦煌面貌,舌尖上的“丝绸之路”

但还有一件事已经成为敦煌的日常印记,比丝绸之路这个词的历史还要悠久,那就是——张面孔。

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用小米和高粱制成的面条。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出土了2500年前的小麦面条。这条古老的面条从西北出发,进入河西走廊。祁连山母亲保护下的肥沃绿洲土壤,越过陇东、秦岭,进入八百里的关中平原,在中原大地上开出花朵。

敦煌夜市,手工艺品、小吃一条街。摄影/于盛吉

由于石磨是在汉代发明的。小麦的硬度变成了表面的延展性和可塑性。它如丝绸之路般柔和多彩,令人浮想联翩。它也成为某种连接世界和中国的网络。从日本拉面到西西里意大利面,面条已成为经久不衰的“欧亚大陆桥梁”。

制作敦煌黄面。摄影/于盛吉

历史上的敦煌堪称古今中西美食的“面食博物馆”。

如果古人能从莫高窟的壁画和敦煌文献中跳出来,来到今天的敦煌,大概会很快适应——煎饼、馄饨、冷面、撒花的味道……看来千百年后这么多年,他们都变成了这里。不慢也不快。

敦煌壁画中的面食种类非常丰富。制图/大显工作室

其中,出现次数最多的明星是“胡饼”,它是用油揉捏后放入烤箱烘烤而成。它柔软可口。是敦煌人最常见的主食。“胡”字,说明是从西方来的客人。但其更广为人知的终点却是在白居易的诗中:“烧饼如京都,面酥香”。

葱油牛肉饼。摄影/胡慧君

如今的敦煌人仍然喜欢吃面条。与游客津津乐道的一碗驴肉黄面相比,他们更喜欢吃看起来很西北的“干粮”,就像历史上主要的敦煌面食——“饼”一样。干粮看上去像大饼干或者硬面包,但是当你咬进去,在嘴里仔细咀嚼时,你会立即沉浸在小麦的香气中。还有加糖的干货、麻辣的、豆沙的、胡椒的,还有最不能错过的风味:沙枣……但任何一种奇怪的调料在宽容的敦煌都不足为奇。

驴肉黄面,硬度和嚼劲是关键。摄影/花鸣

|风一吹,牛羊见:敦煌的“双面”故事|

面条是农耕文明的象征,牛羊等肉类是游牧民族的骄傲。这两种风景在敦煌同样重要。正如丝绸之路咽喉处的敦煌有两张面孔:对大陆而言,敦煌如西域;对大陆而言,敦煌如西域;对大陆而言,敦煌如西域;对大陆而言,敦煌如西域。对于新疆乃至广义的西域来说,敦煌就像是中原。

——南泉湿地,羊的养殖基地。摄影/徐海洋

羊肉面为敦煌人开启了美好的一天。一大碗醇厚透亮的羊肉汤里,有嫩嫩的羊肉片、洁白透亮的粉丝和萝卜。汤面上浮着葱花和香菜,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。除了羊肉汤,还有羊肉汤。如果羊肉羊杂不够,还有羊肉汁、羊肉面汤。里面有各种丸子,拌着沙子,木耳,还有炸豆腐条。绝对是羊肉汤面的加分项。无论哪碗羊肉好吃,永远都少不了焦饼。

羊肉粉汤。摄影/花鸣

一碗敦煌红烧饼当晚餐,很有新疆风味,还加入了肉托牌的古老元素:羊肉、鸡肉、牛肉、驴肉,混合着各种食物。用日本香料调味并炖,然后将一大块薄卷的“面条”放在上面,将汤倒在上面,盖上锅盖继续煮。最后,肉质鲜嫩可口,面包里充满了肉的香气和味道,立刻就仿佛主宰了这顿饭。

鸡肉烧饼,是不是有点像一大盘鸡肉呢?图片供图/敦煌饭店

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流行的面条;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“唐面”;春天万物生长时,一盘榆钱饭;还有夏季烈日烘烤的“救世主”水面,它们都活跃在敦煌人的餐桌上。就像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张线条清晰、方向不变的地图一样,在敦煌的交汇处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。

敦煌的风景为何如此精美?

敦煌的风景生于极致,又于平凡中显得可亲。那么它们的味道如何呢?

或许敦煌“形象代言人”飞天可以回答这个问题。她/他来敦煌之前,经历了一段奇妙的环游世界的旅程:她/他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女神,佛前的“洒花女神”。穿越中亚犍陀罗文化和希腊罗马远眺,与中原飞仙一起在丝绸之路上遨游,最终在画家的妙笔下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和中国符号”盛唐时期的“武岱当风”。

飞天舞韵。摄影/唐华

是的,敦煌的风景就是一种自古以来从未改变过的连通感,让各个地区、各个民族、各种文化在这里相遇。敦煌并不具备“现代”城市的气质。书再多、文章再多,也不可能每一个字都充满魅力。它更像是一座被时间沉积在沙海中的灯塔,守护着中国的门户。丝绸之路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、人和风景:

敦煌夜市。摄影/徐海洋

城边沙岭起伏,如极光;来自戈壁滩的杨树和小植物整齐地排列在路边;骆驼的棚子长着大眼睛、凸着头;天边红宝石般的夕阳;云集世界各地游客的沙洲夜市……这里令人着迷的远不止“大”敦煌的荒凉和浩瀚。

虽然是一片小绿洲,

行万里无阻

龙头竖琴起源于西藏,如今已成为敦煌风景的一部分。摄影/雄兵

文丨两位美女生下四只猫,苹果

编辑|苹果

图片编辑丨桃子

地图编辑器|辣椒

制图|孙大仙工作室、刘振宇

布局设计|杨柳青

审稿人

敦煌研究院杨秀清

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
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bdkckl.com/yxjd/rmjq/7877.html

相关热词:

热门TAG关键词